隱藏於都市叢林的班特

撰文/黃舒屏

在科技經驗已經取代人性感官的時代,在淡水一處工作室,總是以機械雕塑觸感,以手技玩樂抵抗科技偏執,張耿豪,張耿華兩兄弟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單純的生活周遭,他們的工作室猶如玩樂實驗室的機械工廠,在這裡兩人創造出許多個性生動的作品,這些作品經常仿擬動物情態,用班特的姿態撒野,在一些不太對勁的角落撇下一泡註記,或對著那些路過的人物狂吠兩三聲,作品和藝術家本人一樣反應好動,時而喜歡捉弄人,時而作些出奇不意的動作引人注意,這就是為甚麼他們的作品總能單純的吸引人且充滿趣味。許多年輕的藝術家,總是習慣用科技的語言創作,可能是因為科技的媒材已經充斥生活的表達形式,深切影響著新世代的感情陳述,但是經常科技型態的呈現不預期地凌駕了作品的本身,成了包裝過頭的偽態,科技媒體的應用變成了藝術家們的一種形式依賴的偏執,科技經驗於是雕塑了理所當然的一些對應現象,作品也容易落入格式化的程式反應。

張耿豪華兩人的藝術作品,不依存太多科技藝術的標準形式,他們嘗試繪畫、雕塑、影像等多種媒材來塑造作品,作品的內容經常和他們觀察生活,觀察動物昆蟲等生態有密切的相關,在創作【1750東向坡】時,靈感來自於夜晚那個騷擾不休的蚊蟲,以聲音聽覺的感官互相展開你來我往的對應,黑暗中隱藏與現身,貼近又瞬時遠離,這個互動的關係充滿挑釁和緊張關係的拉扯,互存的好奇心是互動產生的動力,張耿豪華的藝術作品就是以一種互動的張力,吸引著觀眾對作品的好奇心,不論是這個調皮挑逗的小蟲(【1750東向坡】)還是【啄木鳥】,藝術家賦予這些機械寵物們生動的本事,就是在互動的機制下創造各自獨特的個性以及些許難以捉摸的性格,班特寄居在人的生活之內,收服不了自己的野性,卻也懂得練就一身防備的本領,它們純真卻也必須學習世故,對於豢養它們的人類,給予擬人化的回應。張耿豪,張耿華的創作像極了人性化的機械寵物,從工廠裡培育出來,從低技的生存擬態,突擊逐漸背離真切的虛偽與包裝。

藝術家2008年開始製作的新作,以變形的手槍剪影無限連結成迷彩的圖樣,看似提供保護色彩的安全庇護,裡頭卻處處隱藏著對戰的危機。這個槍影憧憧的系列發展從06年的創作【Shotgunblue】開始,把充滿試探以及玩弄反應的互動,放在觀眾與影像之間,然後以包著絲襪頭套的槍桿,闖入觀賞者的心底暗處,突襲彼此的信任關係,但是這個互動裝置又讓觀者彼此互相掩護,轉移攻擊目標。裹著絲襪的槍在冷光背景裡影射出一個好像獵犬的側影,藝術家形容它好像一隻好奇而嗅覺靈敏的看門狗。

從2006年在當代館展出的「瞎表感」個展,張耿豪華兩人逐年發展的創作從生活最微小的靈感開始,這些像玩具寵物班特的作品慢慢去調適了當下寄居的生活空間,不論藝術家帶著它們進出到那個不同的展出空間,他們總是靈敏嗅著走動經過的人們,並對來往的人作出試探溝通的反應,讓作品透過擬人化的溝通,放開了對於科技媒材的形式偏執,回到情感層次可以互動的方式,張耿豪張耿華的藝術,其實和班特要表達的喜怒哀樂一樣單純而直接。